122
有些人在吃饱饭后常常出现头晕、乏力、想睡觉等,我们通俗的将其称之为“发饭晕”,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您身边的老年朋友经常“发饭晕”,量血压还特别低的话,就会迷惑,想着“明明有高血压,怎么吃完饭血压就低了,这怎么办?是不是不用吃降压药了?”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蔡国才提醒老年人要警惕餐后低血压,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问:餐后发生低血压,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吃降压药了?
答:当然不是。
从根本上讲,餐后低血压属于一种“人体血压调节出现问题”的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人们进餐后就要开始消化,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消化系统就会调配更多的供血,这样其他系统和器官中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血压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很灵活的,能够及时触动血压调节机制,通过加大心率、收缩血管等方式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目的是有效保障其他器官的血液供给,不至于影响整个身体的运行。所以,健康人无论吃得有多饱,也不至于餐后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更不会“撑到头晕”。
然而,老年人对于血压的调节能力有所减弱,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可能出现失灵,所以餐后维持血压的能力就下降了,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如果老年人本身就有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心脏功能减退和各种血压调节机制减退的情况,那么,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就会大大提高。
有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必须认真对待,因为严重的低血压可能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事件。即便没有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头晕目眩等症状,老年人也很容易跌倒摔伤。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平稳降压,并注意防范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的症状有哪些呢?
1、头晕: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
2、乏力:全身没有力气,容易疲劳。
3、心慌: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规律,出现心慌等症状。
4、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5、出汗:手脚发凉,出汗增多。
怎样判断餐后低血压?
与体位性低血压不同,餐后低血压的个体重复性很高,通过餐前餐后血压监测较易诊断,同时为了解餐后低血压的严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目前最佳检测手段。
判断餐后低血压有三个标准,若符合其中一个,即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1、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 mmHg,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2、餐前收缩压大于100 mmHg合并餐后收缩压<90 mmHg,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3、有一部分人血压控制得很理想,或基础血压本身就不高,餐前的收缩压在100 mmHg左右,如果餐后下降至85 mmHg左右,虽然没有达到降低20 mmHg的要求,但也可以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餐后血压下降虽然没有达到上面两个标准,但在餐后2 h内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症状和进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也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发生餐后低血压该怎么办?
1、保持平卧0.5~2小时,保证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2、与此同时,还可抬高双下肢,待症状消失或者血压恢复常态后慢慢坐起;
3、确定无头昏眼花等不适后,方可起身站立和行走。
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的危险人群,或者曾经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应注意以下五点:
1.进餐前先喝水
胃扩张可使血管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增高,对餐后血压的维持有积极作用。在无严重心力衰竭或肾功能损伤等情况下,您可以在餐前饮水350-480 ml可以使自主神经损害患者的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少20mm Hg。但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该方法。
2. 少食多餐
您可以将一日三餐改为一日六小餐,不宜只吃馒头、稀饭、面条,应采取混合饮食,加入鸡蛋、肉类、蔬菜等非淀粉类食物,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饮食温度过热。
3.餐后多坐一会儿
老年人在吃完饭后,可在餐椅上多坐一会儿再站起来。低血压状态一般持续1~2小时,因此,老年人在餐后1~2小时应减少活动,之后可适当散步,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以维持正常血压,但应避免过量运动。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或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建议餐后可以平卧半小时。
4.调整降压药服药时间
高血压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服药时间,比如可在两餐之间服用降压药物,避免在餐前服药,以免加重餐后低血压。
5.去除诱因
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改善餐后低血压。此外,应戒烟酒。
总之,餐后低血压虽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但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隐患。我们应该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来预防其发生。
作者:胥红娟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