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生病了就要吃药?神经内科医生提醒你,小心椎体外系反应

2022-01-27发布 次浏览 来源:神经内科

常言道:生病了咱不怕,咱有药啊!病了要吃药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然而如何吃,吃多少,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知道。更有许多老年病人,生病后自行购买药物,按“自我感觉病情轻重”服药,从而出现许多问题,最近我院神经内科就收治了这样一个病人。


突发“怪病”,都是大量服药惹的祸

 “李婆婆,今天感觉怎么样了”,早上9点,主管医生赵老师来到李婆婆病床前查看她的病情,躺在病床上的李婆婆仍然不说话,四肢僵硬,且不自主抖动,无法自行进食,这是她入院的第三天。

三天前,家住平武的李婆婆突然出现奇怪的言行举动,先是对家人的问话无反应,少语,表情呆滞,渐渐开始坐立不安,生活不能自理,吃饭、换衣服等日常生活均要家人帮助,甚至站立、躺下等简单动作都无法完成,眼看病情越来越重,家属赶紧将她送入我院治疗。

我院神经内科赵医生接诊后,先后完善头MRI、腰椎穿刺、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后病人病因仍然未明,后又与家属反复沟通,追问出李婆婆既往经常头痛,曾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此次又发头痛,有可能自行购买该药治疗。赵医生让家属赶回家中,找到其是否有口服该药。家属在家中发现李婆婆自行购买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盒,其中1盒仅有4粒,从购买日期推断李婆婆已在短时间内口服该药36粒。科室再次组织全科讨论后一致得出,李婆婆目前出现了椎体外系反应中的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其发病真凶应该就是病人自行“按症抓药”,口服大量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所致。后予以多巴丝肼片、普拉克索、金刚烷等药物抗帕金森治疗后,李婆婆逐渐恢复正常,好转出院。


微信图片_20220127151729.jpg


生病了吃点药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为什么李婆婆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药物反应了,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椎体外系反应。


什么是椎体外系反应了?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锥体外系反应是指锥体外系兴奋导致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出现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

临床是最常见的是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即用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症状。


微信图片_20220127114048.jpg


哪些药物容易引起椎体外系反应?

临床上能够引起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很多,包括抗精神病药、中枢性镇吐药、抗癫痫药和抗组胺药等。其中抗精神病药: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碳酸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并且与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个体有直接关系。

中枢性止吐药最常见的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其发生率主要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

抗癫痫药有卡马西平,抗组胺药有异丙嗪、阿斯米奎、苯海拉明等。

一些心血管药物如硝苯地平、桂利嗪、氟桂利嗪、左旋多巴、利血平(大剂量)也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其他如: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喷托维林(咳必清)、氨茶碱、沙丁胺醇、吲哚美辛等药物也可出现。此外,复方安乃近、复方盐酸伪麻黄碱、复方托吡卡胺、复方右美沙芬和感冒通也可引起椎体外系反应。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0509_c5819104717e4b53ade01a7432018c35.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怎样有效控制和预防锥体外系反应呢?

防胜于治,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有效预防关键在于要遵医嘱用药,用药同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生病时不要随意买药来服用,更不要轻易加大用药剂量,如果在服药中发生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如面部呆板、眼神呆滞、上肢屈曲、慌张步态、坐立不定、心神不安、烦躁、急性肌张力障碍发作、吞咽困难等,要及时联系医生,到医院进行救治。

 

作者:赵勇、刘涛

编辑:黄平

审核:范利芳


上一篇:颜色正红,年味正浓——药品调剂科年味正浓


下一篇:寒冬难(捱)“癌”,“热”暖人心—市三医院热灌注治疗中心周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