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2020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序号 | |
提名奖种 | □自然科学类 □技术发明类 ☑科技进步类 |
项目名称 | 电刺激小脑顶核抗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研究 |
主要完成人 | 张润峰、魏毅东、邢燕、张宁坤 |
主要完成单位 |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提名单位 | 四川省医学会 |
提名意见 | 该项目是国际上首次提出通过电刺激小脑顶核来保护缺血心肌的研究,通过大量基础研究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心肌能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抑制缺血心肌细胞钙超载、提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降低梗死区域神经肽Y水平、促进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再生、减少梗死区域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以及降低心率变异性,为临床上对于缺血心肌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项目已有17篇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或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被荷兰医学文摘收录及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该项目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项目简介 | 国内外研究表明,小脑顶核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功能调节中枢;小脑顶核存在一群自主神经元,通过发出神经纤维至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再发出神经纤维到脊髓胸腰段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以及迷走神经背核等部位,最后通过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缺血保护作用。这种作用的实现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环路的作用达到的,被称之为神经源性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预置",即刺激小脑顶核后3周内,这种保护作用都会存在。我们从心脏神经重构、神经内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方面对FNS潜在的心脏保护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可对心脏产生以下缺血性保护作用:(1)调节脑神经递质,使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升高,并可能通过增加5-羟色胺含量来控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2)抑制缺血心肌细胞钙超载,减轻心肌损伤;(3)恢复心肌梗死后受损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4)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肌梗死区或非梗死区神经肽Y水平,降低侧支循环的形成,缩小心肌梗死面积;(5)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再生;(6)使心肌梗死区域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减少;(7)可减少缺血心肌氧自由基产生;(8)改善心肌梗死后降低的心率变异性。 |
客观评价 | 本项目对电刺激小脑顶核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首次在国际上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抗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提出了抗心肌缺血的新思路,已有17篇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或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被荷兰医学文摘收录及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项研究突破从心脏自身研究其病变的传统观念,通过小脑顶核电刺激,为心肌缺血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物理方法,在心肌缺血的脑干预研究领域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同行专家评议,一致认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
应用情况 | (1)分别在北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川北医学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等12个大型医疗机构推广应用;(2)以此研究成果,组织6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3)已开展小脑顶核电刺激仪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4)研究结果多次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同行评价认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心脏性猝死脑干预理论框架,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5)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阿力木江以本研究的部分内容进行毕业答辩(2008年7月);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6)项目的相关文献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和高频下载;(7)研究成果在国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与报告。 |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标准编号) |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
论文 |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肌梗死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 国内 | 42:(8)613-616. | 2011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张润峰,李霞,胡大一,高文根,邢燕 | 见刊 | |
论文 |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 | 国内 | 29(27):27-30. | 2011 | 科技导报 | 张润峰,李霞,胡大一,高文根,魏毅东,邢燕 | 见刊 | |
论文 |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肌梗死大鼠死亡率及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 国内 | 41(7):588-590 | 2010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张润峰,高连如,张宁坤,李霞,胡大一,高文根,魏毅东,邢燕 | 见刊 | |
论文 | Preventive effect of fastigial nucleus on oxidative damage in rats undergo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国外 | 54(3):330~334 | 2008 |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 张润峰,魏毅东 | 见刊 | |
论文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神经再生的影响 | 国内 | 24(1):27~30 | 2006 | 科技导报 | 张润峰,陈运贞,唐克新,马国中,黄宣银,罗再贵,冯瑾 | 见刊 | |
论文 | 电刺激小脑顶核下调缺血心肌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 国内 | 24(4):86~89 | 2006 | 科技导报 | 张润峰,李霞,陈运贞,唐克新,马国中,黄宣银,罗再贵,冯瑾 | 见刊 | |
论文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心脏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 国内 | 9(43):34~37 | 2005 | 中国临床康复
| 张润峰,李霞,陈运贞,唐克新,马国中,黄宣银,罗再贵,冯瑾 | 见刊 | |
论文 | 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心肌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国内 | 9(19):40~43 | 2005 | 中国临床康复
| 张润峰,李霞,陈运贞,唐克新,马国中,黄宣银,罗再贵,冯瑾 |
主要完成单位及 创新推广贡献 |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1.应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神经重构、神经内分泌、炎症因子、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再生,减少神经肽Y的释放、抑制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增强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改善心率变异性;2.突破从心脏自身研究其病变防治的传统观念,以小脑电刺激抗心肌缺血保护作用,为心脏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物理方法;3.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电刺激小脑顶核有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并具有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4.既对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保护机制在心血管领域应用作理论探讨,又直接将此应用于寻找心肌缺血防治措施,是一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途径。 |
姓名 | 张润峰 | 排名 | 1 | 行政职务 | 副院长 | 技术职称 | 主任医师 |
工作单位 |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完成单位 |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
对本项目贡献 | 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本研究课题总体设计、实施方案、统计分析与论文撰写。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通过电刺激小脑顶核,可调控脑内5-羟色胺含量,有望作为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靶点;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钙超载;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恢复心肌梗死后大鼠受损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抗心肌缺血保护作用与其影响神经肽Y水平相关;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再生;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使心肌梗死区域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 mRNA表达减少;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可减少缺血心肌氧自由基产生;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率变异性。 |
姓名 | 魏毅东 | 排名 | 2 | 行政职务 | 副主任 | 技术职称 | 副主任医师 |
工作单位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完成单位 |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
对本项目贡献 | 作为项目完成人之一,参与了设计及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协助实验技术指导,并参加了该项目临床推广应用;共同提出了通过电刺激小脑顶核,可调控脑内5-羟色胺含量,有望作为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靶点;提出了电刺激小脑顶核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钙超载,可能与抗心肌氧化损伤作用相关;共同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恢复心肌梗死后大鼠受损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 |
姓名 | 邢燕 | 排名 | 3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称 | 副主任医师 |
工作单位 | 东方医院南院 | 完成单位 |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
对本项目贡献 | 作为项目完成人之一,参与了设计及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参与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数据测量,并参加了该项目临床推广应用。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含量;提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减少心肌梗死早期心肌细胞内钙含量,并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减少MI后大鼠死亡率;共同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恢复心肌梗死后大鼠受损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参与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姓名 | 张宁坤 | 排名 | 4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称 | 副主任技师 |
工作单位 | 解放军总医院 | 完成单位 |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
对本项目贡献 | 作为项目完成人之一,负责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建立及后续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参加了该项目临床推广应用。应用计算机化清醒大鼠血压连续监测系统研究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指标;共同完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项目第一完成人张润峰与项目第二完成人魏毅东、项目第三完成人邢燕,自2006年起,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刺激小脑顶核预防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实验研究”,在电刺激小脑顶核预防心肌梗死后猝死的研究方面长期开展合作。
(1)张润峰为本项目负责人,包括设计及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负责课题组协调、组织管理及研究指导,撰写、发表相关论文17篇,举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以及学术会议,并参加了该项目临床推广应用。
(2)魏毅东为本项目第二完成人,参与了设计及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协助实验技术指导,并参加了该项目临床推广应用。
(3)邢燕为本项目第三完成人,参与了设计及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共同负责动物模型建立、数据测量,并参加了该项目临床推广应用。
(4)张宁坤为本项目第四完成人,负责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建立及后续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参加了该项目临床推广应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成员各有分工,相互沟通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培训、实验研究、临床观察推广、论文撰写等。
59.四川省医学会关于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zip
上一篇: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科招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