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健康知识多一点】科学认识静脉输液

2024-08-19发布 次浏览 来源:临床药学科

1.什么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常称“输液”、“输水”、“打点滴”、“打吊瓶”,是指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的给药方式。

图片1.png

2.输液误区

Ø 输液好得快?

错误。一些自限性疾病(如感冒)都有一定的自然病程,时间到了病情可能就缓解了。虽然输液药物利用率更高,起效速度快,但输液不一定能缩短病程。只有在症状较重时,才需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Ø 输液没有副作用?

错误。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56.3%,其中,静脉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91.1%。

Ø 输液补充营养?

错误。临床上的营养输液,如糖类、氨基酸、脂肪乳,只适用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其他患者通过输液来补充营养是弊大于利的,可能引起脂肪肝、胆汁淤积、脂肪栓塞等。

Ø 输液速度可以随意调节?

错误。输液速度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输液量等多方面来确定,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输液速度过慢,血药浓度可能低于治疗浓度,则达不到抢救或治疗的目的。

 

3.哪些情况需要输液?

图片2.png

吞咽困难。

 

图片3.png 

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图片4.png

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4.输液的危害?

1. 感染。输液需要将针头刺入血管中,如果输液时注射器和注射部位等消毒不严,就有可能使注射部位红肿、化脓,严重时还可造成全身感染。

2. 静脉炎。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会直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另外,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会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3. 输液不良反应。输注的液体如果含有不溶性微粒、污染菌、热原,或药物浓度过高、药液温度过低、输注速度过快等,可能会引起发热、皮疹等输液不良反应。

4. 肠道菌群失调。过度输液可能导致人体肠道菌群失调,降低人体抵抗力,容易诱发一些肠道疾病。

5. 加重心脏负荷。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过度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6. 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对输入的药物、溶液中的添加剂或输液器具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休克或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近年来,我国对于规范输液也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很多医院都取消了门诊输液。所以,如果不是在非必要情况下,比如无法口服药物或病情危重,能不输液还是不输液。

 

作者:吕曼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

上一篇:门诊大科第六党支部药品调剂科举行消防知识专题讲座


下一篇:祝贺!市三医院检验科在绵阳市第八届“生命之星”技能比赛中斩获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