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带你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

2024-07-19发布 次浏览

影像学是检查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超声、X线、CT、MRI(磁共振成像)、胃肠道造影和DSA (血管造影)等,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势。

不同影像学技术检查的优缺点

B超

其原理是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检测回声,判断脏器距离与性质。其优点包括:无放射性伤害、探头灵活移动实现多角度成像与动态血流观察、即时检查结果且可重复、设备轻便易操作便于床旁检查。然而,其缺点是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它症状与检查确诊。

图片1.png

(上腹部超声影像)


X线

X线检查利用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差异成像,形成明暗对比影像。优点:高空间分辨率、低曝光、成像快、操作简便且经济。缺点:组织重叠易漏诊,密度相近的组织和病变难以分辨。

图片2.png

(胸部正位片影像)

CT检查

CT成像基本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形成清晰图像。优点:无创、高分辨率、图像清晰、无组织重叠、可重建多方向图像、增强扫描提高诊断。缺点:空间分辨力略逊于X线、对某些疾病易漏诊、需增强扫描提高检出率、有辐射且费用相对较高。

图片3.png

(胸部CT影像)


MRI检查

核磁成像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激发氢原子核共振成像。优点:无辐射、软组织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及B超、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缺点:运动器官显示不佳、肺部成像差、金属物品禁忌、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不适合幽闭恐慌症者。

图片4.png

(上腹部磁共振影像: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胃肠道造影

钡餐检查需空腹服造影剂,用X射线观察胃肠道形态。胃肠造影与胃肠镜的区别:造影通过造影剂在X线下显影检查,简便无痛苦,但准确度较低;胃肠镜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准确度高,但有一定创伤性,患者可能不适。胃肠造影适用于判断消化道疾病范围及程度,胃肠镜可确诊并活检。

图片5.png

(胃肠道造影影像)


DSA(血管造影)

DSA是一种摄影技术,是传统血管造影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新技术,同时DSA检查也是一种介入技术,需要经皮穿刺,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其临床意义在于DSA能清晰显示颅内大血管及其颈部分支的血管图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优点:明确血管病变程度,可介入治疗,动态观察脑血流。缺点: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肾脏损伤,穿刺部位出血、感染,严重时有血管破裂、呼吸心跳骤停等风险。

图片6.png

(颅内动脉瘤DSA影像)

身体各种部位适用于哪种检查

1)头颅:以CT、MRI为主。

CT检查:紧急情况下的“先锋队”

面对临床怀疑脑出血或具有脑外伤病史的患者,CT检查往往是首选。这是因为CT以其快速的扫描速度和出色的空间分辨率著称,能够迅速捕捉并清晰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在紧急情况下,如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CT检查能够迅速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有助于迅速判断病情,启动紧急救治流程,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图片7.png

(头颅MRI: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MRI检查:细致入微的“艺术家”

而对于急性脑梗塞,特别是那些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的患者,MRI则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MRI不仅能够提供比CT更为丰富的组织对比信息,还能通过特定的成像序列,如DWI(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早期脑梗塞进行精准诊断。DWI序列能够敏感地捕捉到脑组织内水分子的异常扩散情况,这是脑梗塞早期发生时的关键病理变化。因此,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MRI及其DWI序列的应用,能够更早地发现病变,为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图片8.png

(头颅MRI:左侧大脑半球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

2)胸部:粗看X线,细看CT。

X线摄影:快速筛查的“初诊医生”

胸部检查的初步阶段,X线摄影以其便捷、经济、辐射量相对较低的特点,成为了首选的筛查工具。它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初诊医生”,能够迅速捕捉并呈现胸部的大致轮廓与关键信息。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双肺纹理的清晰度与分布状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水肿或纤维化等异常;同时,也能对心脏的大小、形态进行粗略评估,以及筛查肋骨是否存在畸形或骨折等骨骼问题。

CT扫描:精准诊断的“放大镜”

然而,当X线摄影的结果显示病变不明确,或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明显不符时,就需要进一步借助更为精准的CT扫描来“放大”观察。CT以其高密度的空间分辨率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够深入到胸部的每一个细微角落,对肺组织、血管、纵隔、胸膜及胸壁等结构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扫描与重建。这不仅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通过增强扫描等特殊技术,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而言,CT扫描无疑是精准诊断的“金钥匙”。

图片9.png

(胸部CT:右肺上叶肺脓肿)

3)腹部盆腔:除肠道外,一般选择超声检查,超声对于腹部实质性脏器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等检查准确率较高,临床怀疑原发性高血压,需行肾上腺检查时,首选CT检查。腹部MRI检查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及超声。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4)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查选彩超,血管检查为CTA(增强CT);心肌病变选核磁。心脏超声可以明确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瓣膜有没有狭窄或者关闭不全。心脏血管可以通过CT检查,比如冠状动脉CT、主动脉CT等。对于心肌病变,如心肌梗死,可以进行磁共振的检查。

图片12.jpg

(心脏VR影像)

5)骨骼:如果遇到各种外伤,怀疑伤到骨头时:首选X光检查,通过拍X线片可以大概看到患者是否有大的骨折,结果快速易得;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是否存在细微骨折,可以选择CT检查。检查隐匿损伤、神经肌肉韧带损伤、关节软组织损伤等,首选 MRI检查。

图片13.png

(膝关节MRI影像: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伴骨挫伤)

影像检查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通过了解相关的辐射安全知识,确保检查过程安全有效。通过遵循医嘱、配合检查、做好防护以及关注特殊人群的辐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影像检查技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张婕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

上一篇:重燃生命之光:市三医院血液科帮助23岁女子战胜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一篇:什么,你要说八卦?黄体破裂?那我可就不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