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我遇到的医生护士

2023-11-15发布 次浏览

住院

有时左胸痛,也不以为意,偶然间给三医院的专家张润峰说了,他很重视,说要做一个动态心电图。我想过去查过,也没查出什么问题,不想去,但他说一定要再做一个,听他的语气很坚决,想还是听医生的吧,于是到了医院。护士非常和蔼耐心地跟我讲注意事项,按平常的运动量,正常的活动,这样才能查出问题,然后细心地在胸口给我安上好些贴片。一天后我再去,结果查出了好些早搏,还有室性房颤。室颤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心内科蔡国才主任看了后很着急,马上给张润峰打电话,张润峰在开会打不通,蔡国才又赶到会场找到张润峰,一同来看心电图,看了后都觉得必须及时住院,“您若生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他们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住院必须核酸检查,我头天下午做,六小时后才出结果。第二天早上来看报告可否住院,来了后拎着住院用的大包小包东西,如果没法入院,又要拎回去。所以打电话给护士长袁源,问能否帮查一下,她说没问题,马上就查了说是阴性,这样我带了东西就到医院。护士妹妹很和蔼可亲,耐心地告诉我查餐后血糖时,要记住吃第一口饭的时间,两小时后马上告诉她来抽血。每次打针都很温和地告诉我说用的什么药,什么药可能有点疼,输液的快慢已经调好了的,不用再管了。早晨护工们打扫卫生都很人性化,不开房灯,轻轻拖地,尽量不发出响声,以免打扰病人早晨睡眠。护士夜里到病房查看两次,危重病人更要去不时看。这些年轻美丽的医生、护士轮流值夜班,晚上没法睡觉,睡眠不好对身体危害大。但是这些白衣天使,就这样护卫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因为我对显影剂过敏无法做心脏造影,医生把我的心电图影像发给成都的专家看,共同分析,又四处找不含碘的显影剂,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患者得到最安全最好的治疗。我想如果万一有意外死亡,我也不会怪他们,会给家人说要感谢他们。他们是尽心尽力地想治好,生命个体不同,个体也随时在变化,机械加工都有一定比例的废品率,更不用说给随时变化着的生命活体做手术,手术不可能万分之万的成功,有一定的不成功率是正常的,医生也要成长,应该理解。如果有意外那是生命的意外。


胸痛中心的建立

心血管堵塞死亡率很高。12小时内开通血管人就救过来了,超过时间心肌坏死或心脏破裂,血管开通也没用了,这是国外先探索出的一条路。农村由于条件有限,有2/3的心梗病人死亡,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建立胸痛中心极有利于急性心梗的抢救,可大大提高存活率。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三医院着力打造胸痛中心。医院经过多次研究,向外学习,制定规划。建胸痛中心要求很高,有关设备、技术条件都要具备,包括ICU高级的生命支持。医院在购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大力引进人才,给岗位给职务给待遇,加强高水平人才的配置。张润峰是全国著名心内科专家胡大一的博士后,引进后担任副院长,他觉得应该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带领团队具体地全力打造胸痛中心。血管病变复杂,手术要求精湛的技术,张润峰带着蔡国才、唐波等一班人探幽索微,努力发展前沿技术,开展房颤射频消融、主动脉微创置换、先天性心脏病、三腔起搏器、心衰的恢复、复杂的冠状动脉支架等多类高难度的治疗,使得医院的心内救治进入了先进行列。如今科室有张润峰,蔡国才、兰明三个研究生导师,是医生规定培养的基地。

三医院是省级精神科定点的三甲医院,精神科是重点学科。心理健康要作为完整的体系,给病人身理心理最佳的治疗,三医院在双心治疗方面很有优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医院又打造了心脏康复中心。双心治疗对医生要求更高,为了技术先进,质量更优,他们倾力培养人才,派雷莎到世界最好的医学中心美国梅里奥医学中心、陈斌到英国大学、护士长李萍到上海中山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袁源到上海华山医院、三个护士去上海中国心血管联盟学习。医护人员每年个人有学习计划,部门每年报进修计划,北京、上海、华西等大医院开了哪些新医疗、护理技术,要进修哪些项目,每年派人去国内外著名医院学习,大大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三医院里集结了一个不甘平庸的大写群体。

一片心香付与百姓,为了那些期待眼神,他们禅精竭虑,三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终于在川西北数一数二,成为川西北人民心灵的港湾。看到努力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张润峰、蔡国才、唐波、兰明等一帮医护人员特别高兴,因为他们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蔡国才

冠毒期间都戴着口罩,我只看到蔡国才的两只眼睛,单眼皮的眼睛不大,个儿也不大,还偏瘦。有一次他摘下了口罩,看到了偏瘦小的他。而就是这样一个瘦小的身躯,一天白天做了12个安支架、心脏介入检查的手术,当晚上夜班,夜里3点左右来了一个心梗病人,他马上起床做好术前准备去做手术,刚做完,5点又来了一个心梗病人,他又去做手术安支架,做完时已经早上7点了,接着又上班。一天夜里4点,松垭乡下送了一个95岁的老人,老人心口痛、检测不到血压,神志昏迷,都坐不起来了。蔡国才马上给急诊科打电话协调处置。他们最快速地识别确定是心梗,立即组织全团队行动,4个医生两个护士,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把动脉镜伸进血管,球囊反搏,用了一个多小时开通了血管,血压开始恢复,老人被救过来了,这是绵阳年龄最大的心梗抢救病例。

过去安心脏支架费用较高,一些人承担不起。张润峰、蔡国才等总是想病人所想,不该做的手术不该安的支架,坚决不做不安。张润峰、蔡国才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唯一一点,就是人有同情心有善心,医务人员更应该有。

农村孩子只有两条路,一在农村当农民或进城打工,第二读书。蔡国才来自湖南农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心想摆脱贫困的他,感到没能力没技术是不行的。想减轻家里的负担,觉得军校不交学费,还包伙食,发生活用品发零用钱,是最好的了。希望参军又想当医生,考军医大的愿望很强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他早起晚睡苦学苦读,高中在奥赛班,假期全都在学习培训,参加了三届数理化奥赛,成绩十分优异。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搐,他们同年级8个班,每班选8个尖子组成一个班,奋力冲刺,全班56人54人上了重点大学。当年三军医大在益阳只招两个人,蔡国才就被招去了。军医大管得很严,专业学习还要军事训练,出早操、上课、自习、睡觉都有规定时间,不准谈恋爱,生活很单调。但是严格的训练为他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军医大毕业后他被分到军队医院,转业到成都医学院附院工作,20多年都搞心脏病治疗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

 

曹东亮

性格温和不多言语的曹东亮,非常注意钻研业务。他接诊一个49岁的女病人,当时不是胸痛而是肚子痛,去了一些医院看还在痛。曹东亮想是否心梗了,一检查果然两个心血管堵了,做了开通手术,病人成功地救活了。有个心衰病人病越来越重,吃饭都困难了。曹东亮想会不会是两个心间的室间隔穿孔,就带病人去做彩超,果然是。病人不仅心脏病非常严重,还又肝肾衰竭,这样的病华西医大死亡率都很高,很不好办。这时全科集体讨论商量治疗方案,在全科的努力下病人活了下来。他们现在正提前给病人吃一段时间药,等身体恢复好一些再给他封堵。有个病人住了几天想出院,他听了心前区杂音特别重,应该是冠脉的问题,不注意会危及生命,就耐心地给病人说明情况,让他继续治疗。

曹东亮说看病时要想得宽一些,到心内科来不只考虑心脏的病,要综合考虑,找准了病因用对了药就好得很快。曹东亮说把病人治好,病人高兴,我们比病人还要高兴,因为医生的价值得到体现了。曹东亮很审慎,治疗心脑梗塞的药同时也可能引起出血,用任何药他都要考虑正负效果,想试着看病人服后的效果,一般都保守一点,不开大剂量的药。

医生是辛苦的。曹东亮说医生谈不上假期,元旦、清明三天假是正常排班,只有国庆和春节长假才重新排班。周末虽然休假,但你管的病人住在医院里,能不管吗?还是要来看看。如果病情变化,要马上调整医嘱,加或者减药。心内科医生常常快下班了,但心梗病人到了又接着干,半夜睡得正香,急诊病人来了,梦里糊涂地起来,赶快做手术,早晨7点过又上班。他在省医院进修时一天晚上做了4台手术。值夜班时连收几个病人就完全睡不成了。

今年10月,曹东亮刚从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半年回来,进修专攻继发性高血压及难治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他很高兴地说阜外医院让他大大开阔了视野,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众多,目前绵阳研究不够深入,很多继发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没诊断清楚,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要向大医院学习,一边搞好临床,同时还要利用临床资料搞好科研。疫情严重绵阳等城市封城的时候,他从北京一回来就投入到防控前线,在最有可能接触新冠病人的内科缓冲病房,和病人一道关在病房里不能出去,直到疫情好转不需要设置缓冲病房为止。他们还要参加继续教育考试,搞科研写论文,医无止境,永远学不完,曹东亮说学医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

曹东亮是河南安阳农村的孩子,小时脚指甲往里面长,化脓很疼,这边化脓切除这边,那边化脓又切那边,很痛苦。上初中时条件差,学生把自己家的床搬到学校拼到一起,一张床有的睡一个人,有的睡两个人。冬天很冷,他面部受凉瘫了,虽然不痛,但是吃饭时流口水无法咀嚼。父母叫他去村上诊所看,没好,他说去县医院看,父母没钱带他去,又另外找了一家村诊所,吃了28天的药还不好,又要考高中了,他非常着急,就去上学,以后虽然慢慢好了,但留下后遗症,一个眼大一个眼小,吹气不行。于是他就想学医,帮助自己和他人。他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两个哥哥只上了初中,妹妹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了。他想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出农村改变命运。河南是人口大省,分数线很高,东亮说他不聪明,初中时成绩还可以,到了高中成绩好的同学多起来了,他算不上尖子,只考上了二本——商丘医学高专。三年毕业后本可以考研究生,但东亮想父母亲年龄大了,在农村一年粮食收入就几千元,读书一年要交几千元学费,父母一年的钱都交完了,不愿再向家里伸手,于是到商丘临泉中医院工作。工作三年中,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大专生,层次太低,如不继续学习,专业很受限,发展前途不大,努力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但是如果不努力,你只能在此岸遥望,他决心考研究生。他只上了三年专科,少了两年本科学习时间,要通过考试很难。他不谈女朋友,谈就没有时间看书了,每天从家里到医院两点一线,下班就看书,经常星移中天,深夜一、两点钟还伏案灯下。第一年没考上,孙中山屡扑屡起愈挫愈勇的精神激励着他,次年又考。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锲而不舍让他终于考上了成都医学院研究生。东亮的父亲有兄弟姊妹八个,所生的孩子中只出了两个大学生,走了出来。曹东亮说不是谁生下来就特别聪明,他们大专班130多人,现在有两个在读博士。继续努力就能到更高的境界,放弃就停留在原地。他还想提高自己,又去考博士,考博英语要求听力、阅读、写作都要很好。英语是全国的统一考卷。他上网上的英语班。其他课好些是学校自命题,自命题更宽泛更不好复习了。考了两年没考上,他想年龄这么大了,该考虑终身大事了,没多久认识了妻子,两人相爱成了家。听说三医院的心内科很专业,就调到了三医院。他已经成了爸爸,妻儿在外地,想儿子的时候就视频连线,看看1岁零9个月的儿子怎么样。他还想考,希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袁源

心内科护士长袁源,对工作特别用心。她们建了心衰、冠心病支架人生俱乐部、起搏器之家微信群,跟踪病人的康复情况。袁源和医生、护士在群里发健康、药物知识,教观察比如牙齿出血、黑便、哪些药不能同时吃,安了起搏器的病人不能走近微波炉,手机机站,手机不要放在有起搏器的那一侧,如何急救,叮嘱按时吃药,有些病不用吃药了,起搏器没电了,通知来更换起搏器……但是老人常忘记,他们就一年两期,发心血管病资料给病友们,同时给大家送一些小礼物,还有有奖问答,加深病人的印象。病人问各种问题,可否服哪类药,眼皮肿什么原因,挂什么科,问其他科室的病他们能回答的就回答,很暖心细致周到,方便出了院的病人。以前是大群,人越来越多,现在就按年份建群。心梗、室颤都是危及生命的急病,很多人不知胸痛要打120,自己开车来医院。为了让大家了解,他们与急诊科的人一道把人体模型带上到韩家脊、铁牛广场、学校、社区,企业,讲心脏急救知识。

2018年三医院派了一批医生、护士去红原县医院支援一年,袁源也去了。红原海拔3507米,气温低,去了大家都有高原反应,没房住就住在病房里,上厕所恼火,很不方便。以前袁源爱吃饺子,在食堂吃了一年的饺子、面条、盖浇饭,回来后再不吃了。去的时候她110多斤,几个月掉了十斤肉。“回绵阳后又长胖了。”袁源笑着说。

红原一些妇女到生孩子都没有做过怀孕检查,生后马上就做农活。男的放牦牛,女的四、五点钟就起来挤奶,还要把奶打成酥油,晒牛粪,晚上男的回来,几百头牛要一一栓好,家务事非常多。夏天放牧,她们病了都不来看,不放牧时才来看。那里知识缺乏,不知道怎么做个人卫生,他们和妇产科的同志下乡普及健康知识,在尼姑庵里给妇女做健康体检。精准扶贫,超声科主任肖庆和科里的医生,带着超声设备,给四乡六镇5000多人、县党政事业单位3000多人做了B超、心电图检查。以前红原的人爱去华西医院、省医院看病,看到三医院设备技术不错,很乐意地来这里看病了。

在红原一次她很忙,打的用微信支付的车费,手包掉在了车上,微信上有司机的电话,打过去,师傅就给她送来了。喜庆的她笑着说在红原看到了当地人的生活,看到当地人更注意环保、气候了,呆了一年很有收获,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很高的评价,袁源被评为支援红原的先进个人,回绵阳后,红原卫生局长专门把奖状送到绵阳来,红原县医院郑副院长说你们是我们印象最深的支援人员,让袁源很感动。她说绵阳各方面都好很多,这样好的条件,更要好好工作。

袁源在神经外科外干了10多年,神经外科手术很难,碰到了神经就会有面瘫等很多问题。医院过去颅底手术没法做,现在都可以做了,原来手术下来要先到ICU,现在直接回病房。神经外科医生团体手术技术高超成熟,手术做得好,并发症少恢复好,袁源说医生技术好是病人的福音。袁源从红原回来后大家鼓励她竞聘,她竞聘到了心内科作护士长。

袁源和丈夫都出生在医学世家,耳濡目染,袁源从小喜欢医学,她的先生是普外科医生。袁源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说病人通过治疗、手术、护理出院了,觉得很有职业成就感,这种感觉是其他行业所没有的,她把微笑留给了无愧的岁月,

 

介入科

为了让我了解,蔡国才带我到了介入手术室。唐波是介入科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射频治疗技术非常好。我到手术室时唐波和沈松林正在防辐射的墙和玻璃隔着的室内做手术,从玻璃窗可看见里面。他们眼前有两台屏幕,外边有三台屏幕。外边有几个护士医生,护士李小娟穿着防护衣和防护围裙,如有紧急情况,马上冲进室内参加抢救。室内、室外的屏幕上都可以看见病人的心脏血管,看见很长的管子前面有个小小的探头,医生将管子在血管里缓缓往前移动,球囊把堵住地方的血管张开,导管过去,马上心脏一大片白色的地方,血液立即流了过去,心脏网状的血管里立即充满了血液,变成褐黑色了。60多岁的病人完全清醒,侧着头向我们这边看。仁心仁术,我惊叹太神奇了,他们的技术太高超了!唐波、沈松林8:30开始做手术,手术很顺利,但也是11点多了,还要做第2台手术,如果第2台手术顺利,做下来也两三点了,12点是吃不到饭了。他们最多的时候一天做20多台手术。室内有射线,需穿10多斤重的铅衣,还有铅围裙。衣服不透气,手术下来全身都是汗,衣服都湿完了。我看见沈松林从手术台下来到外边后,瘫躺在椅子上休息,等护士准备好了再做第2台手术。一会儿唐主任和沈医生又进室内上台做手术了。护士们将病人何时到,何时做准备、开台,手术中的情况一一做记录。每个病人都要记好几页,桌上摆着厚厚的一大本记录。唐波、沈松林、蔡国才是医生,做手术时要有主刀、手术助手、技师、监台医生、护士等七八个人合作。心脏是发动机,过去开胸手术风险大,现在是微创手术,心脏发动机在运动时做,比传统手术风险小了许多。介入室护士长陈善琴告诉我,他们是菲利浦的设备,非常准确,测血管大小,能很恰当地匹配合适的支架。他们还说有的病人主血管堵了,但可以产生代偿性血管,如果病情允许,急诊先开通一个血管,再开通其他的“罪犯”血管,医生们开玩笑把堵塞的血管叫做“罪犯”血管。医学进步,手术后有专门的压迫器压住动脉扎针的地方。医生、护士要随时观察,松快了动脉血就出来了,压紧了血流不畅,肢体可能坏死。不是手术结束就完事了,后期还要护理观察,看有无不良反应。

老人晚上睡觉时血流缓慢,夜间易发生心梗,很多病人半夜送来。刘家卫生院一个患者胸痛胸闷,凌晨4点医生发来患者的心电图,心电图改变很大,很危急,还有一个区乡的胸痛病人,在周二凌晨5:53发来心电图,急性心梗,值班医生建议他们先怎么处理,并立即把病人送来,他们马上做术前准备,来了立即手术,抢救回了生命。心梗脑梗非常紧急,晚上处理了急诊,早上有急诊医生护士还要给病人打通了血管才能走。有的医生从早上八点做到晚上七八点钟,夜里急诊来了又上班,他们说病人没下手术台,我们不能下台。

手术室人手紧张派不出人来,蔡国才派科室护士李小娟到介入科,心内科病人手术中出问题时参加抢救。介入室手术多,上到夜里三、四点钟是常有的事,李小娟甚至一天一夜连着干过,中午没吃饭直接就吃晚饭。她说我们前天晚上就吃的方便面、馒头,还没吃完病人来了,又马上上了手术台。正在看他们做手术时,12点李萍电话响了,妈妈叫回去吃饭,李萍说有手术没法回去,让妈妈照顾孩子萌萌把饭吃了,再送去上学。他们就在网上点了医院附近餐馆的菜送来,怕饭有气味病人觉得不好,在手术室外边吃。中饭没法回家吃几乎成了介入科的常态。他们中的人常常饿成了低血糖,脸发烧,有医护人员在手术室里倒下的。

现在一些年轻人抽烟喝酒,20多岁就肥胖,作息时间紊乱,对心脏不好,40多岁就发病安支架。李萍说,我们叫病人注意休息,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有时累得都来不起了,但是每次做完,病人抢救回来了就很开心满足。年龄大了体力不行,就承担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了。病员需要一滴水,就倾尽大江,病员期待一个微笑,就掬出一腔的爱,这些花样儿女宵衣肝食,让世界有了更多的感动。人生岁月,芬芳几度?他们耸立起了青春的巍峨。

陈善琴在介入科学习了很多东西,很开心。她说很多人不了解这手术,怕,担心,其实手术很轻松,穿刺时打一点麻药,又不疼,微创手术非常好,现在很多心血管疾病都可以不开胸了。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是三医院才俊们志存高远,他们还在不断追求,心紧依偎,勠力同心走向胜利!

 

春风般的病房

做为媒体人,我因采访多次到三医院脑外、妇产、肾科、儿科、美容、老年康复等几乎所有的科室,听他们介绍了很多事迹,也为他们写过好些稿子,但是却从未以病人的身份到过医院。

最近因病住进了中西医结合病房。进医院之前,我还是有许多顾虑的,如今社会上盛传医生大都是对病人冷漠视之,为金钱不择手段,不顾病人利益之辈,小病大治,大病久治,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是医生一贯的手法,严重的信任危机横亘在医患之间。想自己采访时当然听的自然是光鲜的一面,至于事实是否如此就存疑了。

到了病房,我也没有说自己是干什么的,护士妹妹把我带到一个二人间,随即来了一位秀颖儒雅的年轻帅哥,很有礼貌地对我说:“我叫刘睿,是您的主治医师,我的电话是……”他报了一串数字,并将数字写给了我,他又说:“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您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给我,我都会接电话。”接着开始询问我的病情,他听得十分仔细耐心,一边听一边发问,记录。我想,亲友住医院我也去过不少医院,从没有医生对病人这样说。他不止管我一个人,还有好些病人,24小时开机接病人的电话,处理病人临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他随时都在准备应付工作中的事情,即使是深夜睡觉时间,即使是休息在外地,假如在外地,他还得支付电话漫游费,他的工作责任压力是不小的。而我几次在他下班后给他打电话,甚至他在泸州,都马上接了电话,帮助我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一位面容姣好微笑着的妹妹来了,她告诉她叫杨谨羽,是这里的护士长,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她。她看了病房,有什么地方东西摆放不整齐的她一边告诉我们一边帮着摆放。以后她几乎每天都要到病房来查看,问我们好些没有。接着又来了一位年纪稍大点的女士,说我叫李娟,是您的主管护士,不管有什么问题,您都可以找我,我会帮助你解决。她为我输液最多,我的血管细而瘪,且深藏不露,针头很难扎准,她和其他护士从来都是一针见血,没有扎过第二次,我由此推断护士们一定是经过反复刻苦练习的,否则不可能如此精准。白天炎热开着空调,晚上睡不着闭着眼睛养神。夜风送凉,静静的夜里,护士几次悄悄进病房来看,第一次进来见空调开得太低,轻轻地为我们调高了温度,下半夜进来又轻轻地为我们关了空调。那位护士一定不知道我没睡着,一定不知道当时我很感动,我想,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很多都不可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的照顾,让夜里的病房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没看到那位护士,至今都不知道她是哪一位,但是我想她一定是美丽的,从外表到内心。一位瘦瘦高高的小护士常来病房,我熟悉她的形象却不知道她的名字,暗地里喜欢上了话语不多却眼里透着仁心的她。一天,她进来为同病房的病友输完液后,看到护理的家属将用过的棉签丢到了病房的垃圾筐里,她说:“阿姨,棉签不能丢您们的垃圾筐,要丢入专门的医疗用品垃圾筐。”弯腰从垃圾筐里将棉签捡起来,放到她的托盘里,将棉签端走了。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感慨思考,严谨认真,我从这里真正看到了!既然小护士都那么严格,那么其他方面医院要求也一定很严,这里的医生不至于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不义吧。开始有了信任。

大查房时科主任陈佩珏带着全科医生来了,正当盛年而又显得很年轻的她,详细询问同病房的病友和我的病情、仔细地查体,细致反复翻看病历,耐心听刘睿医生汇报检查与用药的情况后,她给全科医生们讲解病情,下一阶段如何调整用药,并应该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等等,尤其对刚从其它医院转来的病人,她一再嘱咐刘睿,从外院带来的检查资料尽可能参考,能不做的检查不再做,病人长期住院,经济上已经非常困难,把有限的钱花在用药上吧。接着她又比较严肃地嘱咐医生注意事项,看得出她对科里的医护人员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慢慢熟悉了,知道了科里有几个研究生,科里学习钻研的气氛很浓,科里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集中的技术学习交流。经常派医生参加学术会议,到华西医大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学习回来的医生必须将学到的东西给全科的医生交流讲解,鼓励大家发表论文。医学技术更新很快,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他们的技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一次,一个吴家镇的类风湿病人全身肿痛,不能下床行走,家人雇人抬来医院,经过陈佩珏他们精心治疗,两周后就出院打工去了。从这以后,凡是吴家镇的类风湿病人他都介绍到三医院来,凡是亲朋有什么病,都首选三医院。我还知道了病人随时来,医生时时在,所以加班是必须的,半夜有事半夜打的都要到医院。一天刘睿又收到新病人,到下午一点过了他还在处理病人,还没有吃饭。也知道了治疗中他们总是尽量为病人着想,必须的检查才做,能够用便宜的药就不用贵的药,帮助病人减轻负担。

他们还时常为一些贫困患者减免一些费用,患白血病的农村孩子于博文来到他们科,看到孩子家里贫困,科里给他减免费用,全科的人为他捐款,又向院领导反映孩子的困难,让全医院职工为孩子捐款,医院又向绵阳电视台反映,通过电视台呼吁,许多市民为孩子捐款,涓涓真情汇成河,孩子六十多万元的治疗费终于筹到,经过精心治疗,孩子康复出院,现在孩子和家里的人经常到科里来玩,和医护人员们像一家人一样。科里经常都有老病人来玩,聊聊天,顺便查查血压听听心脏,他们都免费做,非常温暖。爱心和精良的技术,使他们有了很多回头的病人和病人介绍来的病人,科室在不断地发展。

熟悉后刘睿对我说,其实医生也有很多怨言的,医生本科比普通大学多学一年,要读5年,又是个经验学科,毕业还要到各个科室转着学习,最后才确定专攻某科,再考医师资格证书,每年各种学习、考试,毕业后差不多要十年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医生。死板的机械产品尚不可能万分之万的保证质量,更何况是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活体,受目前科研水平限制,还有许多未知领域。

我想起了带着摄像记者到手术室拍摄时情形,经繁杂的消毒程序后,进入手术区,妇产科、肾科、好几个科室的病人同时在手术,微创手术中,红红的器官,一根根粗粗细细的血管在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医生们握着长长的深入患者体内的手术刀刀杆,看着电视屏幕切器官上的病灶,结扎出血的血管……我们看见抢救一个车祸颅内血肿昏迷不醒的人,伤员铺上了七八层各种形状的消毒布,只把需要手术的头颅顶留了出来。七八个医护人员围着,做手术的,麻醉的,递刀具的,监看各种监测仪器的,他们在脑顶部划一个圆圈,然后用刀子将头皮和头骨剥离,只留一小段不完全剥,接着用钻头顺着圆圈隔一段打个孔,然后在用锯子将孔与孔之间的骨头锯开,取下顶部一个小碗大的圆形头骨,清理脑袋里面的血肿。手术完后病人送到了重症监护室。第二天去跟踪采访,说病人不在重症监护室,我以为伤重抢救不治去世了,谁知道说送回了病房,我去看时,病人已经清醒,家人正在给他喂稀饭吃。目睹三医院医生那样精妙高超的手术,我真惊叹佩服不已。


无悔青春

耳鼻喉科是科主任王金山来了后组建的比较年轻的科室,科里的人也比较年轻。科室小人员少,与大科室相比,受关注程度相对低,虽然如此,耳鼻喉科的同志们并没有松懈,相反,他们更努力。

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有自己生命的音符。新提拔的科室主任蔡波算是科里年龄大的了,可也年轻,九十年代才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皮肤白皙,文质彬彬的他来自农村,父亲的教育方式不是叫他看书,而是让他回家做农活,挖田,把在镇上买的煤炭、化肥担回家去,瘦弱的他担一次肩膀痛几天,艰苦让他知道了怎么选择今后的人生。发奋读高中,想进大学就轻松了,哪知道完全不是这回事,学医要学的东西特别多,每天看到晚上十点钟寝室熄灯都看不完,点上蜡烛又看。期末考试前,深夜十二点了教室还是满满的,每天要早早去占座位,否则就没座位。医学院学生的思维就是读书,重庆有句俗话说建材学院的牌子,重庆医大的呆子,说医大的学生都是成天看书的书呆子。蔡波毕业就到三医院,在耳鼻喉科干了十几年。可贵的韶华都在科里和手术室里度过。做手术几乎是每天的工作,他们常一做七、八个小时,尿就憋七、八个小时,为避免手术中上厕所,早上就故意不喝水。鼻子手术必须站着做,脚都站僵硬了也不觉得。正做着的手术不可能停下来吃了饭再干,常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吃午饭。一次他给一个肺部严重感染,痰堵住了气管无法呼吸的病人做气管切开插管手术,刚一切开,肺里憋满的痰喷射而出,全喷到他脸上,恶臭的黄痰挂在眼镜上吊着,护士说擦掉,他说不忙,把管子插进了气管才让护士擦掉眼镜上的痰,怕耽误最关键到插管的时间。手术关键时候大家都不说话,聚精会神地看着病区,关键地方做完,安全了,有经验的医生就会开个玩笑,让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不然老紧绷着大脑,反应就不行了。耳朵等手术多是在显微镜下做,长期在显微镜下聚精会神地看,容易引起视网膜脱落等眼病,早一顿晚一顿,喝水少加长时间憋尿,胃病、尿路结石等成为了医生的职业病。蔡波晚上九点左右还要去病房看一遍,看手术病人有没有出血,伤口裂开,感染,安慰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到医生在关心自己,有精神支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了他才放心回去,否则晚上觉都睡不好。蔡波说很多人觉得医生不肩挑背磨,不晒太阳,成天在空调房里好舒服呵,其实医生的压力是很大的。有的医生怕打扰不愿意给病人电话号码,蔡波却将自己的名片给病人,24小时开机,病人有问题就能找到他。发名片很大地方便了病人,却让他难受,中午没有手术医生都要睡一会儿,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晚一些,有时早上六点过、中午一点过正睡觉时病人电话打来,就没法睡了。每天查房,讨论疑难病和手术方案,做手术,写病历,门诊、会诊,写论文,科室管理,学术会,大科、院里开会……蔡波经常忙到晚上九、十点钟事情都做不完,却还要给学生上课。三医院是省内几个医科学院的教学基地,上课不能照本宣科,得有新东西才能吸引大学生,他得不断学习,查资料备课、教学。

王建均,皮肤略黑,个儿中等,壮壮实实的小伙子,乍看他那粗壮的外表很难和精细的耳鼻喉科医生联系起来,倒更像是做建筑工程的,但他确实是一名很好的耳鼻喉科医生。他生长在巴中一个贫苦农民家,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成天背太阳过山,在地里勤耙苦做,打的粮食也没几个钱。家里穷,王建均上小学时一天只吃两顿饭,中午在学校不吃饭,下午肚子饿得咕咕叫,一放学就和同学们飞跑回家吃饭,饿得不行了,看见路边有农民喂猪的红苕,捡了来拿水洗洗就吃。幼小的他坐在山坡上,看着对面高峻的山岭想,爬过了那面的山是什么样子呢?要是能够走出这里就好了!他不知道世界上有平原,有大海,以为出去了还是山。立志走出大山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再考上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医学院。种地的钱远不够他读书的开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再借一些钱,他在大学里做家教也挣一些钱支付读大学的费用。他的导师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毕业回来的,为追赶最先进的技术,导师每天一早到办公室,就把全英文的世界医学进展的资料看完,然后带着医生和研究生查房、门诊、做手术、上课,晚上给医生、研究生改论文,天天如此,很少去玩。中南大学的学术气氛很浓,图书馆里随时都座无虚席,非常安静,王建均说在那样的氛围里不期然地想学习。他决心考研,早上六点多起来,除了吃饭,就是在图书馆看书,2008年湖南冰灾,冷得不行,手脚都冻僵了,实在太冷太累晚上就洗个热水澡,用热水泡泡脚,放松一下自己,再看书或听讲课录音到十一二点,有时候入迷了一直听到天亮。考研冲刺四十多天,他四十多天没见太阳,都在图书室、寝室看书。他说那时候欲望很少,看书是很大的乐趣,只要饭吃饱有热水洗澡泡脚就满足了。那也是他最充实的时候,为自己每天都有收获而高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当年考研的学生中,他力拔头筹,名列第一。毕业后到了三医院耳鼻喉科后,他们开展了一些高难手术。中兴镇一位农村老人患了上牙龈癌,其他医院建议去省里大医院治疗,老人找到了他们,他们认真研究后认为可以做,于是详细查看有关资料,反复研究手术方案,作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切除了老人一侧的上半边脸,包括口腔的上半边天膛和上牙骨,将腿上的皮移植到口腔里,将切除后裸露的骨头覆盖住,避免骨头裸露发生骨髓炎。切除上半边脸和牙骨时要切到眼球下,稍稍不注意,可能造成眼球脱落,或者碰破眼球大血管,都会对眼睛造成很大损伤。他们在显微镜下精心做手术,经过十来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成功,老人视力完全正常,健康出院。

手术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种手术天天做,因此不管多小的手术,不管多忙,每次手术前一天晚上王建均都要看这个手术的录像,看手术部位有什么组织、神经、血管,防止碰伤,让手术过程在自己脑子里过一遍,思想提前进入状态,对虽然已经了解,但印象可能淡了的手术更加熟悉,使自己在做手术,尤其做颈部等复杂手术时更有把握和感觉。他的导师在长沙开学术会,他自费都去参加,将手术过程用大U盘拷回来。导师到重庆、成都,他也赶去见导师,请教一些问题。

秋冬季是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农民工回家治病才能报销新农合,很多农民工春节回来治病,那时候他们的病房里、巷道上都住满人。还常有车祸、刀砍伤颈、面部的伤员送来,医护人员们更加忙碌,医生半夜一接到电话马上就开车狂奔而来。一天半夜一点过送来一个车祸伤员,鼻子碰掉了,只有鼻子下面上嘴唇那里有一点点皮连着,王建均立即进手术室,将伤员的鼻子对端正,一针一针细细地缝好,手术做完已经天大亮了,早饭都没顾上吃就接着去上门诊,到了中午才早饭、午饭一起吃。上了门诊,下午是早已经约定好的手术,又进手术室一直做到晚上,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十分钟就睡着了。

朋友,医生是我们共同向病魔作战的最好的战友,他们也是人,也有亲戚朋友,也有喜怒哀乐,“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无论委屈,无论无奈,这些青年才俊们用信念坚守着美丽的初衷,在神圣的医学领域里进取攀登,为我们燃烧着自己,让世间有了更多的感动。青春在一个人们少于关注的地方闪耀!


歌声中绽放文明花

在国庆、中秋即将到来的时候,绵阳市三医院前的广场上,歌声嘹亮,舞姿翩翩,大型优美的舞蹈,器乐演奏、独唱、合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许多人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观看。这是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员们联合举行的“迎国庆庆中秋医院之韵”综合文艺晚会。他们的歌声和舞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对更高层次的追求。

第三人民医院是全国卫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不管你什么时候走进医院,都会看到四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花坛中鲜花绿树纤纤多姿。院里适合的地点悬挂着医护人员们的优美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健康格言,让人立刻感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一进门诊大厅,佩戴胸卡的护士就会迎接你,解答问题,引导你到需要的地方,在门诊部,在病房里,你会得到医术精良的专家们耐心的解答,高质量的治疗。医生亲切的话语,护理人员周到体贴的服务,让你感到温暖,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使你就象回到了家里。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能够获得令人瞩目的殊荣,获得病员们的好评,除了医院不懈地作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以外,还得力于他们塑造了很好的医院文化,尤其是在文艺活动方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是搞得生动活泼,热气腾腾。医院的党组织、工会都积极组织搞好文化活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的时候,医院里组织各个党支部的党员进行歌咏比赛,大唱八荣八耻歌,共产党员是先进代表等歌曲,进行评奖。“八一”建军节,组织复员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唱卡拉ok,跳舞。六一儿童节,医院职工的孩子们集体进行文艺演出,孩子们当小主持人自己主持节目,弹古筝、吉他、唱歌、跳舞、诗朗诵、演小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还进行才艺少年、星级少年评奖,给在才艺方面突出的孩子颁发奖励。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会组织的艺术团不光在医院里演出,每年的五一节、国庆节等节日都要参加市里、省里的文艺演出,并且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处处能看到开朗的笑容,不时能听到愉快的歌声,医院里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能这样融洽和谐,有这样浓的文艺气氛,在于医院的领导们首先认识到位,带头参与到活动中来。院长唐克新常常说,一家好的医院,不光是能够给病人看病,还应该给病人给职工带去如春天一般的温暖,带去家庭一样的感觉。唐克新自己就很爱好文艺,小提琴拉得不错,在文艺表演时,他就在乐队中拉小提琴,多才多艺的他还经常画国画。医院原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钟伟喜爱诗歌、唱歌,经常赋诗歌咏,在文艺演出中常常以饱满的诗情高歌咏诗。钟伟已经出版了四本诗集,并获得省”五一“文学奖,成为了绵阳有名的诗人。院工会安排了能歌善舞的专职人员林媛负责医院的文艺活动,她编排了许多非常有创意的歌舞,经常带领医院的演出队在院内外演出,扩大了医院的影响,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在院领导和各级部门以及职工们的努力下,三医院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文艺方面也出了很多成果。他们演出的”溜溜的情“、”茉莉花“、”川江情“获全市的特等奖等奖励,大型舞蹈”女蜗补天“在省里获奖。职工习平的孩子贺俊文古筝演奏获全国比赛少年组冠军。

虽然天还比较冷,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广场上却仍然歌声嘹亮,观看和表演的人情绪高涨,悦耳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在人们的耳边回荡,浸润着人们的心田。是的,文明花朵就是在这样的这歌声里绽放出来的!


作者:贺正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